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英國聖誕節的傳統與現代

隨著聖誕節腳步的接近,還有滿街的霓虹燈和聖誕樹時時刻刻的提醒,12月的人們早已沉浸在滿是聖誕節氣氛的城市中。雖然台灣不如國外來的重視聖誕節,但帶給人們歡樂氣氛的慶祝活動仍然是少不了的。今天我們就要來實況轉播,介紹聖誕節期間的英國特有的慶祝活動。

##ReadMore##

身為倫敦的重要地標Harrods在聖誕節期間點起了成千上萬盞霓虹燈,不僅整棟建築物金光閃閃的,更照亮了倫敦街頭。

英國國會(House of Parliament)今年也首次在聖誕節和新年期間開放一般民眾進入參觀。

我們都知道聖誕節最原始就是在慶祝耶穌的誕生。每年聖誕期間,英國劍橋的百年建築King’s College Chapel總會傳出悅耳的聖歌,慶祝著耶穌誕生。

我們常常嚮往著聖誕老人駕著雪橇來送禮物。在英國Wales,Llangollen railway每年聖誕節都會出現Santa special列車,車廂內裝飾著滿滿的聖誕節飾品,除此之外,搭上此班列車的人們還能得到一份來自聖誕老公公的小禮物呢!

在英國人的聖誕大餐的餐桌上,聖誕拉炮(Christmas Crackers)也是必備的一項物品。和自己的親朋好友們一人拉一邊,Bang!一聲之後就會出現一個小小禮物,只不過可別太期待,這拉炮裡的禮物通常只是一張小紙屑或一些無關緊要的小東西。

愛丁堡每年的跨年活動(Hogmanay street party)堪稱世界上最大型的跨年活動之一。主辦單位邀請許多歌手和團體接力演唱,和台灣的跨年活動一樣,然而在愛丁堡上街跨年可是要買票的呢!不過從圖片中的人潮就可以知道,想必一定是十分值回票價的吧!

肉餡餅也是英國人在聖誕節時吃的傳統食物。這種肉餡餅並不是如你所想像的裡面是包著一種肉餡,而是甜的切碎的水果,外面包著派餅皮。它們看起來是不是很可口美味呢?

「冬季歡樂園」(Winter Wonderland) 已經變成倫敦最受歡迎的活動之一,也是最超值的聖誕節歡樂場所。設施包括英國最大的戶外溜冰場、摩天輪、魔法冰雕王國、聖誕節馬戲團,還有傳統市及等等。瘋英國曾在2011年介紹過到海德公園的冬季歡樂園慶祝聖誕,一起和我們回味一下!
有機會到英國度過聖誕節和新年的朋友們不妨體驗一下上面所介紹的慶祝活動吧!

延伸閱讀:英國人過聖誕體驗倫敦聖誕購物的氛圍英國聖誕初體驗溫暖熱鬧的聖誕市集到海德公園的冬季歡樂園慶祝聖誕

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英國建築之旅 - Lord Richard Rogers

走出高雄捷運中央公園站時,你是否和我一樣的感受,讚嘆是誰設計這座捷運站的呢?能把南臺灣的陽光毫無保留地帶進陰暗的地鐵站,一掃地底下的烏烟瘴氣呢?而法國的龐畢度中心,你是否也和我有一樣的感受,總覺得怎麼會有一個長相如此「特別」的建築,佇立在古色古香的巴黎市中心呢?
高雄捷運中央公園站 from Flickr
##ReadMore##

這位建築師,就是今年歡慶80歲大壽的「河畔的羅傑斯男爵」(Baron Rogers of Riverside)理查.羅傑斯(Lord Richard Rogers)。日前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s)才幫他舉辦建築生涯的回顧展「Richard Rogers RA: Inside Out」。「Inside Out」英文直譯就是「由裡而外」,這個概念完全地展示Lord Richard Rogers其中的一個建築理念。
Lord Richard Rogers from Telegraph 
展場外頭
展場入口
展場內部互動空間
羅傑斯男爵的建築生涯回顧展中,有兩個建築設計,第一個是法國總統喬治龐畢度從六百多份競圖中,任命他和Renzo Piano共同領軍的設計團隊的龐畢度中心;第二個是倫敦金融城老牌船險勞合社(Lloyd’s of London)的Lloyd’s Building前者讓他一炮而紅,紐約時報報導七年間才有一則正面的代表;後者當年落成時,有些負面評價,不過這幢建築在落成25年後,成為英國古蹟協會(English Heritage Grade List I)中最年輕建築,無疑又是爭論的中心。

這兩座建築,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所有和建築本身不相關的東西都被推出外頭,包括管線、電梯、樓梯等等,主要目的是要讓內部空間釋放最大。而龐畢度中心彩色的管線,不是以美觀出發,而是用工業標準色白色為結構,紅色為升降和流通,藍色為水資源,黃色為電動機械,以及藍色或白色為空調。這些特徵在往後的作品都能看得見。

龐畢度中心
Lloyd's Building 內部 from Architecture.com
2010年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的「Richard Rogers + Architects 從住宅到城市」是以色塊區分的開放展場設計,與此次回顧展有些許的不同。此次回顧展除了用更哲學的方式來策展,更突顯建築師不僅僅是設計建築的人,更是創造讓人溝通空間的魔術師,如同他自己認為「建築的力量是用來型塑和改變社會的」。也正因如此,除了展出建築模型外,還展出了他是如何透過閱讀、參訪、實作而發想這些概念,進而成為我們看到的建築物。

Lord Richard Rogers出生於義大利文藝復興的中心-佛羅倫斯,幼年和醫生父親和只會說義大利語的母親一起移居英國。可以推想集理性與感性於一身的他,多多少少受到父母親的影響。剛到英國的時候,英文不好的他,都是在倒數幾名中徘徊,會場也展出他的大學成績單,有許多科目不及格。英國AAArchitecture Association)畢業後,赴美國耶魯大學建築所深造。在美國他結識了一生的好友,也是建築事業的最初的合夥人,同樣也被冊封為爵士的Norman FosterLord Foster of Thames Bank),萌生對於高科技(High Tech)建築的發想。他除了是建築師以外,還是Tate的信託人、BBC Radio 4 Reith Lectures的主講人、皇家學術學會學者、作家、都市計劃智庫主持人、政府智庫和顧問等等。他還是一間餐廳的合夥人,和他第二任美國籍妻子在泰晤士河畔經營米其林意大利餐廳(the Rive Café ),也是一個媒體、政治,藝術的集會場所。

年輕的Lord Norman Forster(左)and Lord Richard Rogers (中)from Telegraph
Lord Richard Rogers的建築物遍及世界各地,不過在這裡向大家推薦一條倫敦私房的私房路線,乘坐Jubilee Line到北格林威治站(North Greenwich Station)坐Thames Clipper,途中會經過千禧圓頂或是O2體育場(Millennium Dome or the O2 arena),一路沿著泰晤士河然後在 Blackfriars Millennium Pier下船,走入倫敦金融城(City),便能瞧見Lloyd’s Building和正在興建中的112 Leadenhall Street(暱稱Cheesegrater 磨起司粉廚具),在坐著Piccadilly線到Knightbridge看世界上最貴的豪宅One Hyde Park,最後到Piccadilly終點站,希思羅第五航廈(Heathrow Terminal 5)。
倫敦金融城,左上的是Cheesegrater,中間的是Norman Forster設計的30 St Mary Axe,右邊的是Lloyld's Building 多年以後,好朋友的建築就這麼的一同翱翔天際線。
O2 Arena
Heathrow Terminal 5 from Telegraph
一起喝杯咖啡吧!

延伸欣賞 BBC Changing the City展場宣傳影片